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在二期验收中被评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基地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6-05 】

日前,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公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验收结果及启动新一期建设的通知》,我校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的验收结果为优秀,进入下一周期建设,建设周期为三年。

正规外围买球十大平台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于2008年12月挂牌成立,至2015年已完成第二个三年周期的建设。今年3月24日下午,市教委和市社科规划办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基地主任韩经太教授进行了答辩。

2012年1月,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接受第一期建设评估,获得“优秀研究基地”称号。通过六年建设,基地在平台建设、学术研究、资源整合、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社会服务、优势发挥等方面进入“新常态”,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建设至今基地承担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省部级和其他委托项目总计80项,国家项目8项,省级项目41项,还承担了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语委等单位委托的多个科研项目,计31项,获得经费约1797万元。这些项目很多都是国家发展和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为国家文化建设和北京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作用;有的是服务地方实际需求,对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参谋咨询作用。

基地的科学研究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其中,韩经太教授的《中国审美文化焦点问题研究》,作为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于2014年5月以“优秀”成绩结项,并入选《北京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第四辑)。同年,入选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反映了基地专家在全国相应领域的学术领先水平。

韩经太教授担任宋代卷主编,基地研究人员多人参与该卷撰写的《中国诗歌通史》(十一卷本)2012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提名;2014年9月29日获得了“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2014年12月2日,荣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张华教授撰写的《首都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的理解特征及认信方式调研报告》,报告共16万字,调查覆盖了北京11所高校。为上级有关部门了解高校信仰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和做出有关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庆本教授撰写的《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咨询报告》选择欧盟及成员国的文化产业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欧盟27个成员国的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具体介绍和阐述。在介绍欧盟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同时,从文化政策方面探讨其原因,为我国的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本书出版后受到学界广泛好评,被誉为是“我国有关欧盟各国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第一部文献综合”。文化部外联局已决定将此书列为全国文化对外贸易系统的重要参考书,此书还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郑承军教授的著作《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郭鹏教授主编的《China Panorama》(英文版)是目前最新的专门面向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社会文化概况教育的指定读物。自2012年出版以来,陆续有24所高校选为中国概况课程教材,被侨办、汉办采用为推广汉语、宣传国情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读物。

基地自主研发的外媒报道分析系统(NewsMiner v1.5),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实时分析国外主流媒体报道中国情况,于2012年1月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开发了网页版和手机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查询内容。

基于自创软件,外媒报道分析中心为中宣部舆情局提供的《国外主流媒体关于“十八大”的舆情分析报告》和《2012年三季度国外主流媒体涉华舆情分析报告》,获得好评。《北京文化走出去的几点外宣策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2012年第30期采用。由于分析中心的突出工作,2014年12月,“境外媒体北京报道特点、规律及对策研究”被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设为委托项目。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荷兰、挪威、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专家学者开展了以国际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学术会议及高端论坛 16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2012“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学艺术”国际学术会议 、中华民族大文学史观高端论坛、儒道传习与中华文化走出去高端论坛、儒学传习与中西学术研讨会等。基地研究人员也多次出国讲学。

基地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共39次,其中 “国际文化讲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阐释”系列学术讲座已成为基地的学术品牌。

六年间基地专职研究人员指导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共300名,其中包括42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他们来自埃及、苏丹、突尼斯、伊朗、巴基斯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蒙古、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都是熟悉北京和中国的文化使者,如曾为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中文翻译的穆罕默德•穆凯,泰国艺术大学副教授张美芬,越南外国语大学副教授陈氏海瑛,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讲师穆罕默德•谢赫等。

展望第三个建设周期,基地主任韩经太教授阐述了新的目标,他说,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坚持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并重的方针,以学术研究促进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带动学术研究,使两者之间产生良性互动。基地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造新及国际传播”展开富有理论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把基地打造成以中华道德文明和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为重心的学术重镇,成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最富特色的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基地将围绕“服务北京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充分利用北语留学生教育的实践条件和外媒报道分析的技术水平,主动建言献策,把基地建设成决策咨询水平不断提升的新型“智库”;基地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前沿窗口,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高端平台,为北京市留学生博雅教育提供校园文化体验基地和教育范式,为中外联合培养高层次中国语言文化人才提供成功经验。